发布时间:2017-10-27
龚德龙,现任保定莲池画院院长,号江北漫士、秋水道人、保阳布衣、清雅斋主,1995年出生在保定的一个书香世家,推其祖望,乃浙江绍兴人氏。德龙幼年即习书画,得自于家传,几十年来孜孜于绘事,渐成大家气象。
德龙先生的画路较宽,举凡梅兰竹菊、蔬果花鸟皆精,且都出版过技法教材,更著有画集多部。但我认为,其出神入化者,当推其五色牡丹。
牡丹号称花中之王,唐人李正封“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”的诗句,使其有了“国色天香”的美誉。早在宋代,画家画牡丹已蔚成风气,有欧阳修的《洛阳牡丹图》记其洋洋大观。所以古往今来,画牡丹的名家高手代不乏人。
德龙的五色牡丹纷呈着他灵性的光彩,赵粉雍容华贵,宋白澡雪精神,姚黄浮光耀金,魏紫淡洗铅华,墨牡丹则别擅风流。
德龙是深得牡丹之神韵的,牡丹是富贵花,极易画得入俗,宋人李唐既有“云里烟村雨里滩,看时容易画时难。早知不入时人眼,多买胭脂画牡丹”的诗句。德龙的五色牡丹,有气骨,有禅意,有诗味,而无媚态,无骄矜,无俗韵。一枝临风,既有“不泥繁华竟红紫,一般清艳领东风”的朗润;数朵凭栏,便有“洗妆正要春风句,寄谢诗人莫浪来”的桀傲;群烂漫,更兼“千载沉香遗迹在,唯将绝调写风神”的气韵。
《未出土时先有节》
德龙画牡丹,重点染之功,画花头,以白色膏出的浓淡极为润泽,画家谓“墨分五彩”,其实白也可以分出五色,其深浅变化,露光曦影全在卧锋侧锋的一点一染之中。画枝干,则多用侧锋行笔,顿挫老辣,苍润劲键,画叶和花茎,则多用中锋行笔,嫩叶略加胭脂,凸显出鲜嫩圆润的质感效果。德龙的白牡丹,墨牡丹更别具风采,一片淋漓墨气之中,荡漾着造化移夺的神采。
德龙的牡丹,实在是“写”出来的,从其线条的书法式用笔,到其布局的险奇章法和构图的写生角度,都可以看出他“写”的真功夫。德龙从前人的笔墨中学到许多神韵,钱舜举的飘逸,唐伯虎的风神,王学浩的洒脱乃至于陈树人的神仪内莹,生香活色,都被他汲取精华于笔端,而对南唐画家徐熙粗笔浓墨的“落墨”之法,更是融会贯通,看他草草写枝叶萼蕊,略施杂彩,色不碍墨,不掩笔记的落墨功夫,则其移夺造化的功力自见。而德龙的牡丹又实实在在是他自己的牡丹,师古而绝不泥古,更不仿古,即重笔墨正宗又具创新意识,在笔墨与生活的穴结点上去寻觅艺术的感悟,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水墨之中。他画牡丹,画出的是大国的风神情采,画出的是人性的澄明爽朗,画出的是命运的风霜履历。只侈谈“笔墨”、“写意”的画家是难以进入这一艺术的大境界的。所谓“笔墨语言”是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千锤百炼的结果,一个画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,才有自己的艺术个性。
《高洁》
德龙的牡丹,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,对人和艺术的深切关爱的真情实感,可谓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。同时又凝聚了他的学养,智慧和心性功夫。
德龙在画外的功夫下得很深,古诗词歌赋的功底了得,他自己题牡丹的诗句也很精彩,如“晓天谷雨初晴时,翠罗映日阑边醉”,如“浓姿淡彩信奇绝,一枝娇艳翡翠妆”,如“兴来随手两三笔,一枝春艳满庭芳”,如“豆绿魏紫双含笑,春风春雨春意浓”,如“浓淡干湿数十笔,一团红绿伴春风”,如“柳暗春深,小阑眺处牡丹红”等,都体现了他的锦绣胸襟。
文章写到这里,本该结束了,但忍不住还得啰嗦两句,德龙画牡丹,较少折枝,他所画的都是根子深深扎在泥土中的牡丹,他的艺术生命,也离不开这扎在泥土里的一条深根。
《江山多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