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
了解更多信息,请致电

非物质文化遗产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非遗 > 非物质文化遗产

在旗豆包

发布时间:2017-10-30

黄米红豆.jpg

粘豆包最早是满族祖先祭祀用的祭品,由于粘豆包在冬季易于储存和携带,因此也是满族人出门打猎的食物。后来,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,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。可以说大清的半壁江山,也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。

江米粘豆包.jpg

金玉百粘1.jpg

早在清代的康熙年间,粘豆包就作为清代军民所特有的食物被带入青龙。当时的青龙县龙王庙、祖山一带隶属于直隶省永平府下的临榆县属正蓝旗。在青龙,粘豆包叫“粘饽饽”也叫“满族粘饽饽”。青龙县东部地区,尤其是龙王庙、祖山一带仍然广泛沿袭着这一传统食品。“满族粘饽饽”这一饮食文化在青龙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,做粘饽饽的整个过程叫“淘米。青龙粘饽饽不同于其他豆包,除了原料独特外,制作季节、方法都有独到之处。制作时间一般都选在天寒地冻、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,同样的原料,季节不合时宜也做不出青龙饽饽味儿。这也是我们的祖先长年累月,一代代人积累的宝贵经验。一入腊月家家户户忙个不停,首先是泡米,选上好的大黄米、玉米碴子、江米,凉水浸泡8天以上,捞出后经开水淘洗,再捞出用箩筐沥干,准备磨面。经过石碾磨好的面粉,再用筛箩筛分,取面粉最细腻柔和的部分作为面粉备用,最后再将磨好的面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和均匀。整个准备过程繁琐而精细,更是粘豆包口感的基础工序。

和面时用开水烫面,然后在自家炕头蒙上棉被发酵一夜才能用。白豆馅是青龙一绝,制作过程相当繁琐,但是白豆馅洁白如玉,豆香独特,让青龙的老百姓倍受青睐。除此之外制作粘饽饽的时候也是非常热闹的,左邻右舍,亲朋好友都来帮忙,坐在热乎的炕上边包着粘饽饽边唠着家长里短,有说有笑非常热闹。蒸粘饽饽烧的是横子(山里的一种灌木),要的是“横财”的谐音。粘饽饽蒸熟后要点上红点,要的是“鸿运当头”。每家每户都要做一百斤左右,人口多的还要更多一些,经过一夜的冷冻将金黄透亮的黄米饽饽装入大缸内储存,这象征着丰衣足食,四季平安。

IMG_0283.JPG

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,始建于2012年,于2013年正式投产。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,坐落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素有青龙小高原之称的龙王庙乡。距沿海开放的旅游城市——秦皇岛仅60公里,距承秦高速仅30公里。 

公司于2009年成立了天一生态农产品合作社,现下属于双合盛公司,经过几年发展,合作社现有生产基地3000亩,吸收了板栗种植户70余户。现均为双合盛公司提供生产加工所需原材料。保证了产品源头的原生态、无污染。 

双合盛公司目前占地6000余平方米,现建有钢结构生产厂房6300平方米,另有成品冷藏库4000立方米。目前在职员工已达70余人,其中技术人员20人。公司主要产品有经典的手工粘豆包、红豆包、杂粮豆包、爬豆包、奶香馒头等系列面点产品,现公司已完成“在旗”等数个商标注册。经过这两年的迅速发展,公司产品先后被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交易会评定为“中国好食品”推荐产品、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评为常任理事单位,并将在旗产品列为推荐产品、被市政府评为“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”、被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文化研究会评为理事单位,并被确定为“满族传统食品产业示范园”、法人代表张全利被市政府评为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、今年6月文化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将龙王庙乡评定为“中国粘豆包之乡”,并将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评为“中国粘豆包之乡龙头企业单位”和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,将“在旗”系列产品确定为推荐产品,同时本企业已通过了ISO9001: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ISO22000:2005食品安全体系认证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。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产品生产体系,保证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及合法权益,我公司还于2016年12月成功加入了中国食品追溯系统,为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公司始终坚持立足青龙优势,发展生态农业的企业目标,严格秉承用品德和良心做食品的经营理念。靠质量求生存,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。努力打造青龙自主品牌,让在旗系列美食走向全国。